有些詞的詞形沒有改變,意思卻變了。有趣的是,有些詞的詞義來了個180度轉(zhuǎn)變,變得完全和原來的意思相反,或者幾乎相反。比如counterfeit曾經(jīng)一度是合法副本的意思,現(xiàn)在卻是偽造的意思;brave(勇敢的)曾有懦弱的意思,詞源相同的bravado(均源自depraved墮落)至今仍然是虛張聲勢之意。還有諸如:
● crafty(狡猾的),貶義,但最早是一個褒義詞。
● enthusiasm(熱情),褒義,曾經(jīng)的意思是輕微地辱罵。
● zeal(熱情),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最初的貶義;zealot(狂熱分子),卻保留了原意。
● garble(混亂地說),過去卻是梳理的意思。
● harlot(妓女),曾經(jīng)是男孩的意思。
● girl(女孩),在喬叟時代指年輕人(不區(qū)分性別)。
● manufacture(制造),來自拉丁文,曾指手工制造物,現(xiàn)在卻是大規(guī)模制造。
● politician(政治家),原意是陰險(不過仔細想想,現(xiàn)在似乎也有其意)。
● obsequious(逢迎的),原來是有彈性的意思。
● notorious(惡名昭彰的),原意是有名的。
波特說,詹姆斯二世第一次看到圣保羅大教堂時,用的形容詞是:amusing(有趣的)、awful(可怕的)和artificial(人工的)。當然,他當時想表達的意思是這座大教堂賞心悅目、值得敬畏和精雕細琢。
這種意義上的轉(zhuǎn)變,專業(yè)術(shù)語稱為catachresis(字或者比喻的誤用),其實是一個奇怪卻普遍的現(xiàn)象。再舉一個例子,egregious(極壞的),曾經(jīng)指卓越,但是到了16世紀,該詞的意思來了個大逆轉(zhuǎn),變成了不好的和無價值的(在莎翁的《辛柏林》[Cymbeline]中的意思就是如此),之后便維持了這個詞義,到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用這個詞來表達不得要領的、無建設性的,而不是壞的,或者是令人震驚的。
根據(jù)馬里奧的說法,所有拉丁語轉(zhuǎn)換成的英語單詞,現(xiàn)在有半數(shù)與原意截然不同了。其中nice就足以說明詞義變化之大。該詞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1290年,當時的意思是愚蠢的和傻的。75年之后,喬叟用nice表達淫蕩的、無節(jié)制的。在接下來的400年里,它的意思又變成了浪費的、優(yōu)美的、奇怪的、懶散的、無男子氣的、奢侈的、謙虛的、輕微的、精確的、薄的、害羞的、歧視的以及精致的,最后,到1769年,nice最終表示令人愉快的、宜人的。由于nice的詞義變化如此頻繁和巨大,現(xiàn)在的人在讀到奧斯汀給朋友的信時,對于其中那句You scold me so much in a nice long letter…which I have received from you (在你寄給我的一封nice長信中,你嚴厲地譴責了我),人們往往困惑于nice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時,一個意料不到的改變,會使一段文學作品產(chǎn)生驚人的效果。比如在小說《嘉德橋市長》(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中,哈代描寫有一個人凝視著“the unattractive exterior of Farfrae's erection”(法爾弗萊勃起時毫無吸引力的樣子)。還有狄更斯在《荒涼山莊》(Bleak House)中寫道:“Sir Leicester leans back in his chair, and breathlessly ejaculates.”(萊斯特先生向后靠著椅子,憋著氣射精。)
詞義的改變可以發(fā)生在任何事物上,甚至是我們的衣服。衣服的名稱有一種有趣但不為人所注意的改變。生活在美國的英國人最有體會(相反,生活在英國的美國人的體會是最深的)。他們發(fā)現(xiàn)衣服的名稱在改變,現(xiàn)在的意思和過去的意思常常很不相同。一個美國人走進位于倫敦的百貨店,想買vest、knickers、suspenders、jumper 和pants。結(jié)果買到的東西和自己的預期可能很不一樣:
● 英國人認為vest是waistcoat(西裝背心),美國人卻認為vest是undershirt(汗衫)。
● 英國人說jumper是套頭毛衣,美國人卻指無袖背心裙(英國人稱pinafore dress)。
● 英國人認為braces是吊褲帶,是固定褲子的,而美國人則用suspenders一詞來表示吊褲帶(英國人用這個詞表示吊襪帶),而且褲子在英國是trousers,在美國叫pants。如果英國人買pants,那是指內(nèi)褲或者短褲,但是美國人用underwear表示內(nèi)褲。
有時候,一個詞的原意僅僅只是保留在短語中。比如neck(脖子),過去指一片土地,現(xiàn)在只是在短語neck of woods(某個地方或者區(qū)域)中保留了原意;tell(告訴),曾經(jīng)表示計算,但是這個詞義只保留在bank teller(銀行出納員)和vote teller(計票員)中。
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這類詞就被稱為化石詞(fossil),下列詞組中單詞的例子就屬于這類:
● short shrift(斷然回絕)
● hem and haw(吞吞吐吐)
● rank and file(普通成員)
● raring to go(渴望出發(fā))
● not a whit(一點也不)
● out of kilter(失常)
● newfangled(最新式的)
● at bay(在控制中)
● spick-and-span(一塵不染的)
● to and fro(來回地)
● kith and kin(親戚)
偶爾,詞義的改變會讓人們誤解化石詞的意思。想想那句人們常引用的句子:the exception proves the rule(有規(guī)則就有例外)。多數(shù)人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例外確認了規(guī)則,但是如果問起為什么這句話是這么個意思,其中的邏輯是什么,卻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畢竟,例外如何能夠確定規(guī)則呢?這明顯邏輯不通!其實,這其中的原因是prove這個詞最初有檢驗的意思,而這個意思只在proving ground(試驗場)中得到了保留。如果我們知道prove有檢驗的意思,那么這句話的意思似乎就明了了。下面這句話也常引起同樣的誤解:the proof of the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布丁的味道怎樣只有吃了才知道)。
有時候,詞義變得更為具體。starve最早的意思是死亡,后來才有了更為具體的意思:因饑餓而死亡。deer曾經(jīng)可以指任何動物(在德語中的tier仍然是這個意思)。meat曾經(jīng)表示任何食物,比如在短語:meat and drink(食物和飲料)中仍然是這個意思,而英國人所說的mincemeat是一種甜味的餡,里面有各種水果,但是沒有肉。
forest曾經(jīng)表示打獵用的鄉(xiāng)間土地,而土地上不一定種著樹木。直到今天,英國蘭開夏郡的博蘭森林(the Forest of Bowland in Lancashire)仍然沒有樹木。在漢普郡的新森林區(qū)有大片土地也是如此(the New Forest in Hampshire)。worm這個詞從前表示包括蛇在內(nèi)的任何爬行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