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常見的形式是,詐騙者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向在校大學生推送貸款廣告,以低利息、無抵押等優(yōu)惠條件為誘餌,吸引學生上鉤。一旦學生表示貸款意愿,詐騙者就會要求繳納各種費用,如“手續(xù)費”、“管理費”、“保證金”等。然而,當學生支付這些費用后,詐騙者往往會立即消失,不再與學生聯(lián)系,導致學生遭受經(jīng)濟損失。
另一種詐騙手段是,詐騙者與“職業(yè)培訓機構”勾結,舉辦所謂的職業(yè)指導講座。在講座中,他們夸大培訓效果,與學生簽訂培訓合同,并誘導學生貸款支付學費。然而,這些培訓機構往往無法提供承諾的服務,導致學生不僅浪費了*,還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更為極端的是,一些詐騙者要求學生提供照片、視頻、身份證和家屬*號碼等敏感信息作為貸款抵押和擔保。一旦學生無法如期還款,詐騙者就會利用這些信息對學生進行威脅和*,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安全隱患。
除了上述形式外,“校園貸”詐騙還有一些具體的詐騙*。例如,冒充大學生或高校老師進行詐騙,利用學生的同情心和信任心理實施詐騙;通過*進行遠程詐騙,利用學生家長急切的心理實施詐騙;以高利集資為誘餌,使部分教師和學生上當受騙;利用*信息進行詐騙,騙取學生的求職報名費、*費、保證金等;甚至還有一些騙子利用教師和學生的購物需求,上門推銷各種產(chǎn)品,實施詐騙行為。
因此,廣大師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增強防范意識。對于任何涉及貸款、支付費用的行為,都要進行仔細甄別和核實,避免上當受騙。同時,學校也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師生的防范意識和能力,共同維護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