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素來以勤奮與耐得住枯燥而聞名于世。很小的孩子便開始背唐詩,學奧數(shù),從入幼兒園那天算起就不再有什么童年而言了。再往后看,慘不忍睹。學習是終生的事在中國決非虛言。既然你勤奮,那咱就背英文唄,你啥都能背下來,那語感不就有了么,詞匯不就記住了么!既然你不怕枯燥,那咱就背英文字典唄,外國人都背不下來的,你背下來了,那不你最狠誰最狠呀!立論錯了,推理再精確也是錯的。“中國人以勤奮與耐得住枯燥而聞名于世”用社會語言學的術(shù)語說叫文化中的刻版印象,是一個體現(xiàn)全體民族總體特點的印象。換言之,并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勤奮、都愿意無聊些。而幾乎所有的外語學習法門都是以這種刻版印象為出發(fā)點的。你去問問李陽,他在寒風中總共站了多少個小時狂說英語;你再問問鐘教授,他這些年總共聽壞了多少臺錄音機?你不是李陽大師,也不是鐘教授,但你也有可能擁有他們的毅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你就照做好了,如果不是呢,….。我說這些無非是想讓你明白,沒有一個方法是適合所有人的。每個人至少擁有八到九種智力,語言智力只是其一而已。有語言天賦的人只是說他的語言智力比常人發(fā)達一些罷了。學外語的人數(shù)學普遍都不是很好,就是因為你語言智力發(fā)達些,但邏輯算術(shù)智能則弱些的道理。“人要在自己的強項上發(fā)展”說的是你要學會不去跟別人拼自己的弱項,而是發(fā)揮自己的強項。你社會交際智力不是很高(如你好靜不好動,不愛說話等),怎么能逼著自己站在所有人面前夸夸其談呢!反過來,你社會交際智力很高(不說話就難受,廣交朋友等),怎么能逼著自己聽著收音機記下上百篇聽寫筆記呢!那么怎么能做到因人而宜,不去迷信任何方法呢?很簡單,先了解自己,再選擇方法。了解自己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風格:你是什么樣的性格?你的長處在哪里、短處在哪里?你通常怎樣學英語舒服且效率高?(2)學習動機(僅就英語口語而言):你為什么要學習口語?是出于興趣、應(yīng)付考試、還是為了能與外國人交流?(3)學習目標:你想達到什么樣的一個標準?你目前的水平與你所設(shè)的這個標準相距有多遠?你打算在多長時間內(nèi)達到這一標準?…這些問題中包含著這樣一個道理:學習不光是掌握書本上的
知識問題,還包括你宏觀地管理、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這項基本能力(語言學里稱之為元認知策略)。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切記!
指導(dǎo)思想2:目標明確,興趣至上。
我們先來試著了解一下自己:為什么你突然開始要學習英語口語呢?讀到這里你可以先把你的想法以回帖的形式附在文下,然后再繼續(xù)讀下面的內(nèi)容。這樣的好處是讓你在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同時,使其他人也能受益。無論你學習英語口語的目標是什么,在你未來的口語學習當中都要牢牢地記著你的這個目標,時刻評估自己照之相差還有多遠。如果你沒有什么明確的學習目標,那我則要恭喜你了,因為沒什么學習目標的人其學習英語口語的動機大多是出于自己的喜好或一時的沖動。而這樣的動機是最好的,沒有功利,也沒有壓力。這樣你看待語言的學習時,就能做到更客觀,看得也就更清楚。設(shè)若你純是出于無奈才打算學習口語的,那也沒關(guān)系。只要記得興趣會大幅提高你的學習效率就行了。這里不妨舉個例子證明一下。我總是舉Superstar(超級明星)一詞來讓我的學生們能記住SUPER這一前綴,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總是放卡彭特的那首同名歌曲來聽,學生很是喜歡,現(xiàn)在算來我教過的學生也有好幾千了吧。然而,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S.H.E在一夜之間竟使這個英文詞輕而易舉地進入了成千上萬的“粉絲”腦子里,你看看其效率!既然興趣對于我們的英語學習如此之重要,而你又沒什么興趣可言,那么你就要適當?shù)仄垓_自己了,想辦法使英語變成有意思的事兒,否則你就很可能永遠地克服不了煩躁,永遠做不成李陽第二、鐘道隆第三。
指導(dǎo)思想3:了解口語,水到渠成。
英語口語嘛就是把英語用嘴說出來而不是用筆來寫出來。可惜的是,中國的考試里口語少呀,你不考我就自然不說嘛。因此本來最重要的東西,在中國的英語教學中成了最不重要的東西。當然話也不可以說得這么絕對,畢竟現(xiàn)在上到***,下到英語教師,都開始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且正在一步步地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盡管步伐還有些緩慢。閑話不必多說,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了解以口語形式出現(xiàn)的英語應(yīng)當是個什么樣。
首先,口語是一個人天天要用口來說的話,目的是用來與他人勾通。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1)你在教室里跟老師反復(fù)說的”What’s this? This is an apple.”不是在練口語,因為你不可能笨得連蘋果什么樣都不知道;2)你在呼嘯的狂風中用英語吶喊也不是在練口語,因為你沒有交談的對象;3)你背英語文章、演講稿也不是在練口語,因為你出口成章,別人卻不知你之所云,不解你意欲何為。你沒有在練口語,你所練的是我所列出的前四層的內(nèi)容,即發(fā)音的基本功。
其次,口語發(fā)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所攀談的內(nèi)容更加生活化。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許多問題。1)你過了四級、六級甚至八級,最后竟被一個小學生問住了,不知道苞米花、溜溜球英語怎么說;2)你天天在語法題里混,主謂定狀解釋得頭頭是道,比英美人還英美人,可你跟外國人聊天時哪個外國人會跟你談?wù)Z法的問題呀?要是真有,那不是你有毛病就是他有毛病。3)除了語法,你不知道該談點兒啥。施瓦辛格?貝克漢姆?伊拉克的薩達姆?世界上最聰明的總統(tǒng)布什?要不咱不談人,談業(yè)余愛好。肥皂劇?恐怖片?魔法石?橄欖球?網(wǎng)球?奧林匹克?我心永恒?小小世界?改談吃的吧。香濱?烤牛肉?餐巾紙?高腳杯?說來說去,終歸還是有談的嘛,“呵呵,今天天不錯呀,我叫TONY,中國人,英語POOR”然后就趕快說BYE吧。
第三,口語是面對面的交流,不只是一張嘴便可以包攬的工作。在進行口語交流時,語言便有了生命。你要對你所說的話負責,而許多英語學者根本就意識不到這一點。在這里我就不妨直說嘍,我對李陽大師的許多弟子都很是不滿。我在這里只是就事論事,沒別的意思,事實上我學研究生時的最好的一個朋友便是李陽大師出道時曾收下的一個親傳弟子,而且我從他身上也確實受益非淺。在他們身上有這么一種明顯的傾向,那就是夸夸其談,漫無邊際,從不把交談的對象當成交談的另一方,或者說壓根兒就沒考慮過聽話者的內(nèi)心感受。這樣的人絕對不是在說口語,而是在練發(fā)音基本功,僅此而已。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夏紀梅教授曾經(jīng)形象地把口語交流比作是一場乒乓球賽,有來無往這比賽就沒法兒進行。從你對對方說出第一句話時起,你要談的內(nèi)容便由不得你任意去發(fā)揮,你要用眼去觀察,用心去體會,要配合人家把話聊下去,人家反過來也是這樣對待你的,這就是語言學里面的禮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