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一個人出門旅行,老公在家?guī)Ш⒆印_@不是老公第一次獨自帶孩子,之前有過幾次經(jīng)歷,老公帶幾天就會把我辛辛苦苦幫小D建立起來的好習(xí)慣破壞掉。所以,每次出門前我都會碎碎念很多育兒道理,但完全沒用,回來后老公告訴我,真帶起孩子來哪還記得那么多?。?/p>
這次,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訓(xùn),出發(fā)前就琢磨:我已經(jīng)把很多育兒道理內(nèi)化了,所以使用起來覺得特別簡單,但這些道理對于不經(jīng)常帶孩子的老公來說可能會很難。因此,我這次改變了策略,不再叮囑他育兒大道理,而是和老公分享了5句話,告訴他多說這5句話,就能讓孩子乖乖聽話。
這是小D自己的事
很多父母都缺乏“界限”的意識。在帶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容易打著愛的名義不斷地越界。因此,我分享給老公的第一句話就是“這是小D自己的事”。我告訴他,當(dāng)他想幫助小D時,不妨先停一下,跟她說這句話,給她再試一次的機會。
其實,這句話不僅是對孩子說的,也是對我們自己說的。當(dāng)我們說出這句話時,是在提醒自己“界限”的概念。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覺得他太小,很多事情都包辦代替了;長大后,我們還是不放心,于是常常聽到孩子有這樣的抱怨“我不喜歡這個專業(yè),父母偏要我讀”“我想去××城市上班,但家人不讓”,等等。從孩子尚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幫他建立“界限”的概念,這不僅能夠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更多的是在提醒我們要做回父母而不是“保姆”。
我們一起試一試吧
和老公分享過第一句話后,老公問,那遇到小D真的無法完成的事怎么辦呢?這就可以用上我要分享的第二句話。有一個教育理念叫作“Support kids to do it themselves(幫助孩子自己做到)”,其中有兩個特別重要的關(guān)鍵詞:幫助、自己。
我常常在早教班或游樂場見到這樣的父母,為了鼓勵孩子嘗試他們不敢嘗試的項目,父母不停地在一旁說:“沒事的,你可以的,試試看啊!”越是這樣鼓勵,孩子反而把父母抓得越緊。為什么呢?因為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是有評估的,他知道父母讓他做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或者只是因為以前沒試過,所以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這類父母的確明白要讓孩子“自己”做到,但是他們忘記了父母的角色是“幫助者”。
所以,我從來不跟小D說“你去試試”,而是說“我們一起試一試”。這種說法上細微的差別,體現(xiàn)的態(tài)度卻是完全不一樣的。通過說“我們一起試一試”,我讓小D知道,這的確有點兒困難,但是媽媽會幫助你完成,而且媽媽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
我知道你很難過,爸爸陪著你,直到你冷靜下來
以前老公帶孩子時,他最頭疼的是小D哭鬧。用他的話說,小D是小身體大能量,哭聲常??梢源┰綆讉€街道。所以,每次只要小D哭,他就會變著法子哄小D,希望她能夠停止哭鬧。但孩子很“精”,小D馬上就明白該怎么“操縱”爸爸。因此,我分享給老公的第三句話就是“我知道你很難過,爸爸陪著你,直到你冷靜下來”。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一天中也會有情緒起伏,會有不開心、沮喪的時候。但如果孩子出現(xiàn)哭鬧時,很多父母會不自覺地想禁止孩子哭鬧。例如,我的侄子只要一哭鬧,全家五六口人全部圍著他,有的表演跳舞,有的拿玩具逗他,有的喂零食,還有的用“再哭外公不喜歡你了”來威脅孩子,但唯獨沒有人去了解孩子到底為什么哭。事實上,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遠比讓孩子停止哭泣重要得多。
當(dāng)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妨嘗試理解他的情緒:“我知道你很難過/憤怒/沮喪”,通過給情緒命名來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同時也給我們一個緩沖的時間去了解孩子到底怎么了。孩子哭的時候,家長只要靜靜地陪著他,給時間讓他去體會和“消化”自己的情緒,讓他知道他是安全的,他可以暢快地大哭。等孩子哭完平靜下來之后,家長再進行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哦,真的啊,再和我多說說
2歲左右的孩子說的話,除了大人聽得懂的話,更多的還有很多聽不懂的“火星語”。無論孩子的話我們是否聽得懂,都要對孩子的語言有所反饋,當(dāng)孩子感受到關(guān)注后,就越發(fā)想表達,這就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huán)。
但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在孩子長大后就疏于保持這個好習(xí)慣了。所以,我就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多關(guān)注小D的語言。每次當(dāng)小D嘰里呱啦說一大串時,我就會跟她說:“哦,原來你是想說汽車啊,對,那是汽車,汽車出發(fā)了,我們?nèi)ズ??!蔽以囍斫馑氡磉_的意思,還會適當(dāng)?shù)貛椭m正。當(dāng)父母對孩子說的話感興趣時,我們不僅是在進行啟蒙語言,也是在給予孩子安全感,讓他知道自己沒有被忽視。
我愛你
這句話的意義就不用我多說了,不僅是孩子,每個人都需要感受到愛。但我們父母這一代的感情表達方式是很內(nèi)斂的,導(dǎo)致我們在當(dāng)了父母后,也覺得愛是不需要表達出來的,行動就說明了一切。其實,愛真的需要表達出來,不僅需要讓孩子感受到,也要讓孩子聽到。
當(dāng)我們向孩子表達愛的時候,其實也是在教孩子如何表達愛。這次老公獨自帶孩子后跟我說,每天帶好動的小D,感覺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但是每晚睡前當(dāng)他去擁抱小D說“我愛你”時,小D也總會說:“愛你,愛你,我愛你!”頓時,他覺得自己再累都是值得的。
這就是我和老公分享的5句話,根據(jù)“隊友”使用后的反饋,這5句話比之前我嘮嘮叨叨說的很多育兒道理都簡單,也有效得多,執(zhí)行起來非常容易。
大J特別提醒
老公的使用感受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很多職場媽媽都說,老人和老公不會帶孩子,根本無法貫徹自己的育兒方針。很多時候,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沒有真正理解這些大道理,模模糊糊地說給家人聽,家人也聽得一知半解,執(zhí)行起來效果自然不好。所以,當(dāng)你下次再想和家人分享育兒方法時,不妨像我這樣,先做個“翻譯官”,把難懂的、書面的育兒道理總結(jié)成接地氣的幾句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