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為什么要集中突破?而不是全方位進攻?前面講過,再詳細聊聊:
我們沒有純粹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學好一門語言本來就需要大量訓練和積累,每一個板塊都是如此,聽說讀寫,必須要放肆學。
所有的進步都是用時間換來的: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所以,先不說10000小時,要想在英語學習的某個板塊有突破,時間的量要跟上。
其實很簡單,算一下,比如你過去一年每天都花1小時在英語的各個板塊上(如聽,說,讀,寫同時開弓),一年后你的總練習時間是365小時,你覺得已經付出了很多。
但是,再看看你在每個板塊上花的時間:365/4=91.25,很明顯,在4個板塊想要有很明顯進步,每個板塊90多個小時是明顯不夠的。
想象一下,如果你只練聽,聽了365個小時,你相當于在國外待了1個月(白天算12個小時,365/12=30.4),再想象一下,你只練說,你說了365個小時,這夠嗎?不錯,但還是只能算ok了。
所以,與其每個點蜻蜓點水,不痛不癢,短時間進步緩慢,進而打消積極性。不如主打一個點,更確切地講,就先打聽和說。
集中突破帶來的好處是:更加專注,進步更能看到(這對英語學習太重要了,大部分放棄都是因為看不到進步),還有,你在一個點的突破一定會拉動其他點的進步。
比如說發(fā)音,英語發(fā)音和中文發(fā)音的位置是有區(qū)別的,中文發(fā)音偏扁,英文更立體,中文發(fā)音偏尖,英文偏低,偏渾厚。看下圖就很明顯:
發(fā)音的練習更多的是一種肌肉記憶,發(fā)音要達到飽滿,靠后,必須要經過大量高強度的練習,尤其是嘴笨,模仿能力弱的。像是普通話,很多人說了10幾年還有鄉(xiāng)音,一是嘴笨,二是缺乏刻意糾正。
如果不集中突破,而是今天練一點,后天再練一點,下周再練一點,肌肉難形成記憶,容易忘記。
你甚至應該在一段時間猛地學發(fā)音,快速突破,以后就只需要鞏固就好。我就曾經連續(xù)5個小時練習發(fā)音,嘴巴都酸了,但是有效呀!而且一勞永逸。后面,我通過唱英文歌又進一步讓自己說英語更順,嘴巴更靈活。
當我的發(fā)音好了后,我發(fā)現自己的聽力也很自然地進步了。
還要講到的是,前面的各個擊破,不是說一直只做一件事,而是以一件為突破口,為重點;
不同階段,重點也不同,是又步驟的。不可能一直練發(fā)音,否則交流永遠也得不到提升。你的英語學習計劃里,在不同的階段一定要有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