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個方法,叫shadowing。無需環(huán)境,無需同伴,自己一個人就能練。我一個理工科,大學前是純粹的啞巴英語。大學期間,靠著這個方法,突擊幾個月,就考出了上海市高級口譯資格證。從此不再怵口語,跟各路老外交流毫無壓力。
shadowing就是影子跟讀。找一段自己喜歡的原聲(比如慢速VOA),一邊聽里面人物講話,一邊略微延遲、脫稿跟讀。模式類似同聲傳譯,只不過不是翻譯,而是復述。這樣,耳朵-大腦-嘴巴聯(lián)動,需要高度沉浸、精力集中。這比光聽不動、純粹磨耳朵,要燒腦得多了,也有效得多了。
因為這個方法,一方面用輸出倒逼輸入,聽力-思維-口語,整條管道必須徹底打通,才能高速運轉(zhuǎn)、無縫shadow;另一方面,以極小的時差,詞貼詞、句貼句地模仿,會沾染對方的發(fā)音方式、表達方式,還會下意識地切入英語思維。
這樣,熟練之后,不僅口音好聽很多,對一些常用詞句的用法,也形成了條件反射,能夠脫口而出。順便,速記能力也大大提升,算是個意外收獲。
說實話,練shadowing之前,我也看過很多美劇,也硬著頭皮跟老外交談過不少,但我的英語口語,從未達到過“聽上去不錯”。畢竟看美劇只是被動輸入,這跟主動模仿之間,還隔著一道馬里亞納海溝。而老外作為母語者,對非母語者是十分包容的,Chinglish/語法錯誤/支支吾吾,都不影響跟老外溝通。試想,我聽到老外說句“泥嚎”,也會夸中文好啊,一個意思。
而shadowing,是個主動的、以終為始的方法???,終點的標桿立好了,就在那里,自己琢磨怎么去靠吧。至于為啥跟不上、聽起來不像呢,就暫停下來思考,并針對性地解決:是單詞不會,還是發(fā)音動作不對,還是反應速度不夠快呢。總之,必須主動彌合gap,把所有短板拉齊,才能實現(xiàn)無暫停無卡頓地shadow。
另外說說,我自己在拉短板過程中的心得吧。
shadowing最好是沉浸式的耳口練習,用不到眼睛。但起步時,我沒辦法,還得看字幕,反而分散了注意力。后面我要么找單詞都熟悉的材料,要么先把文字看一遍弄熟,這樣才漸漸拋開了字幕。
畢竟,練口語的終極目標,是實現(xiàn)耳-腦-口的信息循環(huán)。放棄用眼,才是王道。
我的第二大問題,是哪怕認識單詞,也始終讀不出感覺,很Chinglish。自己對照琢磨了很久,終于頓悟了:我一直以來,都在沿用中文思維,讀“單詞”,而不是讀“音節(jié)”。導致我把音節(jié)既沒拆準確、讀到位,也不會合并連讀。當我發(fā)現(xiàn)我讀的英語,跟原聲壓根不是一個英語時,我只能重構(gòu)自己,回過頭來,從音標學起。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極慢速讀“I know”。我之前,快時讀“挨弄”,慢時“挨—弄—”,反正就這兩個音,斬釘截鐵讀完。而頓悟之后,我會把嘴巴上下張大,然后發(fā)出“啊伊呢五”的連讀,重音放在“啊”。
再來一個,極慢速讀queen。我以前就是“困—”,現(xiàn)在是“科烏伊摁呢”的連讀,重音放在“科”。對比一下讀出的效果,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其實說白了,我沒有發(fā)明什么新方法。這就只是去看音標,有意識地,試圖把音標都讀出來。(我上面什么“啊伊呢五”、“科烏伊摁呢”,都是指音標的讀音哈,大家會意即可。)
知道了這個底層讀法,慢的時候,我就清晰讀全。而正常速度,或快速的時候,就視情況,把重音或拉長的地方讀全,其他地方不用讀全,略略帶過就行。慢的讀好了,熟練以后越讀越快,也不容易走樣成Chinglish了。
還有“l”,如果不是單詞開頭的“樂”,而是在單詞中間或結(jié)尾,我就從來不會讀。頓悟之后發(fā)現(xiàn),girl不是“個偶”,而是“個兒漏”,world是“握兒漏得”。當然了,“l”不用實實地讀成“漏”,但舌頭要往“漏”的發(fā)音去游走,我會走到碰一下上門牙的背面,就算到位了。
再比如,我以前讀t從不爆破,就是中文“踢”?,F(xiàn)在知道要把音節(jié)讀準,是“踢”+爆破。關(guān)于爆破,我自己總結(jié),就是快速撒氣的感覺,類似“呲”這樣??梢愿惺芤幌聇ip的讀法,肯定不是中文的“剃普”,而是多少要把"t"爆破,撒氣撒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