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中,筆者將著重在如何積累名人名言,以起到使其精準的使用:
1. 反映對議題的深刻理解
2. 文章的閱讀量的積累
3. 一篇架構良好觀點樸素的文章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最有效的積累方式:共鳴型
大部分對名人名言的積累的方式可以說是“盤旋不上”。背很多,但是關鍵時刻一個也用不上。希望大家掌握的概念是:人的思路和關注點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不變的。看到一個作文題目,我們的所思考的角度和我們平時考慮問題的角度是平行呼應的。對應考時間非常有限的同學來說,與其不知其含義并辛苦地背所有的推薦名人名言,不如牢記讓自己特別有感觸的名句或是哲理性的話語。這些句子的使用機會可謂是最高,因為是“量身定做”,更因為是獨為其人,也不會讓考官有“double-edged sword”等陳谷爛麻的疲勞感。反而有眼前一亮的增色。
從筆者的個人經驗現(xiàn)身說法。我過去參加的辯論比賽中,常有為了“終極人類幸福的長遠考慮”做出現(xiàn)下我們希望避免的但是不得不做的利益取舍。這時候,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
When an end is lawful and obligatory, the indispensable means to it are also lawful and obligatory. (Abraham Lincoln, American statesman)
這句,可謂不為人熟知的萬精油。在衡量利弊,必須選一邊站的文章中,這樣的句子是支撐我們的重要論據(jù)。接下來的問題就變的很簡單,只要論述那個end是多么lawful and obligatory就行了。其實這句名言給我們設立的框架就是大部分文章的基本思路。
基礎而高深的名言:人性的討論
再比如對人類本性的闡釋的名言也必須要敏感,不論是環(huán)境、生物、犯罪或是其他本文中提到的議題,最關鍵的是人對這些問題的映射和相應給出的反應。對人類心理和行為模式的闡釋的應用也能使文章到達一定的歸納性和突破性的高度。
Who speaks to the instinct, speaks to the deepest mankind, and find the readiest response. ——Amos Bronson Alcott
愛默斯·布朗森·愛爾考特(19世紀美國超越論哲學家,冥想團體“果園”的創(chuàng)設人):與本能對話,即與最深層次的人性對話,能聽見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這句闡釋能回答很多被我們熱烈討論的議題,包括Prostitution legalization,tourist spirit, sports 等等,甚至是敏感的話題。日常的對廣告、產品、科技等等問題的歸納也可以回歸到人性的本真需求上來。
辯證而哲學:Paradox
哲學式的思考,往往對立于常人的思考邏輯,比如淘金者想的是過河挖黃金而聰明的商人想辦法弄一條船來賺這些一頭熱的投機客的錢等等。對于一些社會問題的反常態(tài)思考會是文章思路最后一個點的突破口,往往是有深度的總結。哲學家或是具有哲學思維的名家的語言又能精煉地將問題引導刀口上,用的好的往往讓讀者有捶胸頓足自愧不如之感。
The irrationality of a thing is not an argument against its existence, rather, a condition of it.——Nietzsche
尼采:一件事的荒謬,不能成為駁斥它存在的論據(jù)。相反,這恰恰是它存在的條件。
為什么不珍惜生命,富士康這么多員工跳下去了?明明是發(fā)達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干嘛不承認和出力?“失足婦女”到底如何挽救,仍然還算是罪犯么?這些時事問題很多很敏感不會出現(xiàn)在題目中,而尼采的話給我們的思考注入新的元素。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可以解決的事件,“荒謬”不成立的理由為什么支撐著事件的發(fā)生和持續(xù)出現(xiàn)?閱讀中和美劇關注的敏感話題背后的因素是可以挖深度的。荒謬是存在的條件,這個解釋或許最后深究還是會繞道人性的問題上,但是作為一篇文章的令人“意猶未盡”的結尾也足矣。
以上是希望考生和英語愛好者在無數(shù)次的“復制”“粘貼”動作后,試圖給大家一個對名言應用和積累的建議。并非必須“種類齊全”,什么議題都要,并非貼在一個word文檔里就都是你的了。從能共鳴,解決很多我們自己的心里疑問的角度把這些句子積累下來之后,再將一些很有針對性的句子歸納到特定如“Crime”,“Environment”等等欄目下去。然而,最重要的還是,為你所用,真能發(fā)人深省起到好處地“畫龍點睛” 能引起我們共鳴的名言,常常都是speak to our instinct and respond to our desire, 它們開闊我們的思路,成為不單單能在文章最后湊湊字數(shù)的虛晃一筆。對名人名言的應用如能超過簡單的直接應用,而最后回歸到成為自己慣用思路和分析角度的強力論據(jù),將是我們Argumentation臺階上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