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賓德拉納特 ·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詩人、哲學家和印度民族主義者。1861年5月7日,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于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1913年,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的詩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學的見解,對泰戈爾來說,他的詩是他奉獻給神的禮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泰戈爾代表作
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飛鳥集》《眼中沙》《四個人》《家庭與世界》《園丁集》《最后的詩篇》等。
泰戈爾人物思想
泰戈爾的宗教哲學思想深受古代印度吠檀多不二論的影響,集中探討了“無限”與“有限”的本質、內涵及其關系。他認為宇宙萬物的最高意識、最高真實、最高存在是“梵”亦即“無限”。“無限”涵蓋“有限”,統(tǒng)轄“有限”,而“無限”又存在于“有限”之中。他甚至認為:“無限”本身根本沒有意義,“無限”只有在“有限”之中才能表現(xiàn)出來,正像歌(無限)需要歌唱(有限)才能表現(xiàn)出來一樣。其次,他不僅探討”有限”中的人類精神與“無限”之間的關系,也深究人類精神與自然及現(xiàn)象世界之間的關系。
他的宗教哲學思想歸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范疇,但不乏其合理因素,因為他著眼于現(xiàn)象和人,當然重點的重點則在人的精神性上。
泰戈爾的美學思想則是他宗教哲學觀的延伸,他在《我的回憶》里說:“詩劇《大自然的報復》可以看成是我未來全部創(chuàng)作的入門,或者說得更確切些,它是我一切著作所涉及的主題——在有限之中達到無限境界的歡悅。”他認為:“藝術是人的創(chuàng)作靈魂對最高真實的召喚的回答。”
泰戈爾小說集
短篇小說
《女乞丐》
《郵政局長》
《河邊的臺階》
《還債》(1891)
《棄絕》《素芭》(1893)
《人是活著,還是死了?》(1892)
《摩訶摩耶》(1892)
《太陽與烏云》(1894)
中篇小說
《科魯娜》(1877,未完稿)
《四個人》(1916)
《兩姐妹》(1933)
《人生四幕》《花圃》(1934)
長篇小說
《王后市場》
《賢哲王》
《眼中沙》
《沉船》(1906)
《天賜良緣》
《戈拉》(1910)
《家庭與世界》(1916)
《兩姐妹》(1932)
《小沙子》
瘋狂英語 英語語法 新概念英語 走遍美國 四級聽力 英語音標 英語入門 發(fā)音 美語 四級 新東方 七年級 賴世雄 zero是什么意思朝陽市興安小區(qū)2室1樓82平米有床電視洗英語學習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