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會說英語了,難免時不時的來一句Oh my God,尤其是碰上什么讓我們驚訝、驚喜的事情時。比如說,一年前我離開家時門口正在修路,一年后我回去,居然看到同樣的人還在那里修路,我會情不自禁的自言自語:Oh my God!So slow!
自言自語還好,如果是對老外說那就要小心了,不是因為老外不喜歡我們說他慢,而是一部分老外不喜歡我們把他們信仰的God和那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而且對他直呼其名。
在英語世界,很多老外是不相信上帝的,而且,許多老外看不慣那些相信上帝的人。因此,一些不相信上帝的老外會把Oh my God掛在嘴邊,從而對上帝和相信他的人一并諷刺。
很多身在英語直接的中國人也不相信上帝,但是我想我應該配合那些信上帝的人捍衛(wèi)其權(quán)利,所謂信仰自由。這就得從少用、慎用Oh my God做起。
不過少用、慎用的尺度很難把握,因為有時很難知悉周圍老外誰信上帝,誰不信上帝,誰半信不信,所以,要避免冒犯別人,對Oh my God最好是能避免。順便避用Oh my Jesus和Oh my Christ,因為都和上帝有關(guān)。
戒了Oh my God后,我們可以用Oh my Gosh和Oh my goodness作為替代,這樣既能表達我們的意思,又避免了對上帝及其信仰者的冒犯。
Yes還是No?傻傻分不清楚
懂YES和NO,會說YES和NO,是在英語學習中一個不小的進步。
我曾經(jīng)一度聽不懂YES和NO。說聽不懂,當然不是渾然不知,而是指一時聽不懂,沒有及時反映過來YES和NO所知的到底是肯定還是否定。在和老外說話是,也常常在該說YES的時候說NO,在該說NO的時候說YES。
比如我們很多時候會這樣說錯YES和NO: 老外說:You can't buy trust.按我們的邏輯就直接回應:Yes(是的,我不能)。知錯后立即補救,用Yeah、Right、Exactly等詞含糊帶過,希望對方能理解我們只是一片真心要附和他,不會察覺我們犯的錯誤。
你可能要辯稱,這Yeah也未必算錯。這不是因為你寬容,而是因為你可能也有前科。但是我想說的是:在此情此景中,我們?yōu)槭裁床荒苄判氖愕恼f個NO來表示附和呢?該說NO的時候不敢肯定的說NO,就是錯!
“Thank you”最好能時刻掛在嘴邊
我有一個發(fā)現(xiàn),英語說的越好的人,越喜歡說Thank you,同時,越喜歡說Thank you 的人,英語越好。不解決不會說,不愿說thank you的問題,英語很難好起來,至少母語為英語的人很難認可我們的英語。
一句簡單的Thank you果真如此有效? 地道的Thank you行為模式能幫助我們認識和理解英語國家人的思想狀態(tài),而所謂的英語思維正是建立在對思想狀態(tài)的認識和理解基礎(chǔ)之上。
在國內(nèi),我下出租車的時候會說謝謝,但是下公交車的時候,從來沒說過,因為我想車上有那么多人,司機不是為我一個人服務,干嘛要我來道謝,再說,司機在前門,我從后門下車,隔空說句謝謝挺麻煩的。
可是在英語國家就不一樣,幾乎每個說英語的人,從巴士的后門下車時,都會鄭重的說一句:Thank you,driver!也許taxi、bus并非百分百的例子,再比如自己駕車,在路上會遇見一些拿著專業(yè)的清潔工具的人,趁著數(shù)十秒的紅燈間隙為我們清潔擋風玻璃。對這些人的勞動,大多數(shù)人會一元兩元硬幣作為回報,并說聲Thank you!也有人因為沒有零錢,只說聲Thank you。
我們大多擁有一個美德:含蓄。面對別人的禮物,只會擺出一臉歉意而又欲言又止。但到了國外才知道,說出口的東西才算數(shù)。不善于說Thank you和不善于說I'm sorry一樣,已經(jīng)不是什么含蓄了,有時候會讓人感覺到怎么這樣粗魯無禮。
Long time no see——地道中國出品
英語有一個習語,我們感到分外親切,用的時候也是那么的恰到好處,那就是Long time no see!它在我們眼里是那么的直白易懂,不用刻意去記憶,也不會忘記。但是這個習語在一些native English speaker看來卻是不可理喻,語法怪異不說,表情達意也頗另類。
盡管有的人相信這句話起源于印度或日本,但是會中文的人誰不明白,這分明是我們的語言。好久不見,這多么熟悉的聲音啊!據(jù)考證,這句話一百多年前就遠傳到美國,不斷地從英語水平有限的華人口中說出,漸成氣候。這當中成龍大哥功不可沒,在他演的好萊塢大片中,Long time no see!成為中式英語的精髓,和中國功夫一樣深受老外喜歡。
中文的萬千語言里,為什么Long time no see在英語中一枝獨秀呢?據(jù)稱還是因為這句話的簡單傳神。我們給老外輸入的不僅僅是簡單化的句子,更重要的是“好久不見”這一獨特的中文寒暄文化。
Ouch——功不可沒的感嘆詞
假如我們不小心被針扎了一下,或者別人不小心重重的踩了我們的腳,如果不想釋放不自覺的本能,我們應該作出什么反應呢?
這要看踩我們腳的是什么人,是同胞,那就比較簡單了,你只需“哎呦!”地叫一聲,大不了再緊蹙眉頭做痛苦狀。如果是講英語的人,我們除了“ouch!”一聲外,似乎也別無選擇。
不過,如果英語學到家了,我們會在被針扎之時本能的喊出“ouch!”擺脫中式英語,培養(yǎng)英語思維,像ouch這樣的很難躋身各種雅思詞匯表的小小嘆詞,可謂能夠小兵立大功,不妨嘗試多掌握。而往往正是這些詞,中國學生不大容易從課堂上扎扎實實的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