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美國思想不能不對美國人思維模式有所了解,美國人來源不一,歷史不同,思想及行為方式也不盡然相同,試圖描繪出一個統(tǒng)一的美國人,實在困難。不同學者對美國人凝聚的條件有不同的看法,但普遍被接受的是語言;美國有眾多的人種,但他們之間卻使用共同的話語,由新英格蘭到加州,從佛羅里達州到華盛頓州,來往過客講的是共同的語言:英語。與歐洲不同,歐洲各地因語言不通,而形成許多國家,所以某派歷史學家認為,真正促成美國統(tǒng)一的不是憲法,也不是制度,而是語言,美語將來自不同地區(qū)的人轉化為美國人。除了語言之外,促使美國人凝聚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為宗教信仰,它不是教派的隸屬,而是道德的依皈。美國人盡管政爭不斷,但是在道德上卻有其認同,都向《圣經(jīng)》宣誓。美國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也因如此使宗教得以超越政治,四處散播,并成為美國統(tǒng)一的動力。
美國學者斯圖爾特與貝內特(Edward C. Steward & Milton J. Bennett)兩人合著了《美國文化模式》(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一書,從比較文化的角度進行分析,提供了解美國人的管道。作者由日本人、歐洲人與美國人三種不同思維方式,探討美國人的特色:日本人比較傾向于具體的描述,歐洲人強調抽象的理論,美國人則注重思維的功能性與實用性。(3)作者認為,日本人對非語言行為要比美國人敏感,擁有一套探尋知覺,關注人的外表,注意他們做什么及如何做。而美國人多依賴數(shù)字和語言信息,關心如何解決問題,對誰做不感興趣。他從三方面來探討美國人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