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常識 -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什么關系?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至公元前399年)、柏拉圖(約公元前427至公元前347年)和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至公元前322年)均是古希臘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合稱“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對哲學有一個經(jīng)典的定義,即“愛智慧”,因而,哲學家應當是“愛智慧”之人,而非“擁有智慧”之人。蘇格拉底有雄辯之才,他經(jīng)常在與人辯論的過程中,糾正對方錯誤的思想,并灌輸以正確的思想。
作為古希臘雅典城邦的一位公民,終其一生,蘇格拉底對雅典及在這里生活的人們都抱有極大的愛。他關心國家和人的命運,將人作為“社會的人”加以研究,而非等同于樹木的“自然的人”。他試圖為人的以下品質(zhì)找到定義:正義、不義、勇敢、懦弱、誠實、虛偽、智慧、平庸等;他更試圖回答治理國家須具備的品質(zhì),以及如何培養(yǎng)這些品質(zhì)。在蘇格拉底之前,古希臘哲學始終致力于研究宇宙的本源,而自他開始,“倫理”意義上的人才開始正式進入哲學命題。所以,蘇格拉底的哲學也被后世冠以“倫理哲學”之名,蘇格拉底亦被視為西方哲學的分水嶺。
但似乎大多數(shù)在后世看來對人類擁有變革之功的人,在當世,卻往往遭受到最大程度的非議。蘇格拉底在擁有狂熱的崇拜者的同時,也擁有龐大的反對群體,并且,最終是這些反對者將蘇格拉底推向死亡。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處死刑,罪名是引進新神、腐蝕青年思想等。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如果蘇格拉底真的在古希臘的信仰體系之外,引進了新的神,那么,這個神的名字便叫作“愛”和“智慧”;如果說他真的腐蝕了青年們的思想,他只是用如何去辨別善惡是非、如何成為治國之才的教育去“腐蝕”他們。他拒絕了學生和擁戴者的營救,飲下毒酒而死,享年70歲。
蘇格拉底一生并未留下著述,他的言行多見于學生的記載,這并不妨礙他留下許多閃爍著智慧光芒的名言。連“暗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如此一句浪漫無比的話,都是出自蘇格拉底之口。
蘇格拉底死后,柏拉圖繼其衣缽,承擔起了對古希臘新哲學更進一步的探索責任。但在這之前,他經(jīng)歷了一段沉潛期。許是因為老師的死而對當局失望,許是為了遠走忘記失去老師的痛苦,他選擇離開雅典,去往亞平寧半島、西西里島、埃及等地游學,年屆40才返回雅典,并創(chuàng)辦了阿卡德摩斯(Academus,又譯作阿卡德米)學院,即柏拉圖學院,授數(shù)學、哲學、天文、音樂4科。據(jù)說,在柏拉圖學院的門口,掛著一塊牌子,上書:“不懂幾何學者免進”。
提到柏拉圖之名,我們怎么能忘記被我們稱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愛情”?柏拉圖認為,當靈魂摒棄肉體的罪惡時,人的心靈就會達到寧靜,人的思想也會得到升華,在愛情中也一樣。因而,在柏拉圖的愛情觀念里,精神層面的相交相合是純潔的,擁有人性之美;而肉體之間的短暫交歡則是動物的本能。所以,后來的人們便將不以肉欲為目的的愛情稱作“柏拉圖式愛情”。
柏拉圖一生潛心鉆研哲學,著作等身。這些著作大都以對話體呈現(xiàn),故被稱為“對話錄”,且其中又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的名義進行的,從而成為研究蘇格拉底的重要資料。當然,這也給后世的研究者帶來了很多的困惑,如究竟哪些思想是蘇格拉底的,哪些思想是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表達的自己的觀點。較為人熟知的有《蘇格拉底的申辯》《智士篇》《政治家篇》《智者篇》《法律篇》《理想國》《蘇格拉底之死》等,其中,《理想國》全面涉及柏拉圖所有的思想體系,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其代表作品。柏拉圖的作品,往往以有趣的場景、生動的對話、鮮明的性格以及富于智慧的哲思著稱,同時兼具哲學經(jīng)典與文學作品的兩重意義與價值。另外還有一些偽托柏拉圖之名流傳下來的著作,其實并非真是柏拉圖的著作,但均有著極高的價值,如《米諾斯》《歐律克西亞斯》《泰戈斯》《克里托芬》《愛人》等。
在柏拉圖創(chuàng)辦的學校里,培養(yǎng)出了許多人才,其中之一便是亞里士多德。希臘新哲學之河源自蘇格拉底,流經(jīng)柏拉圖,至亞里士多德時已集大成于其身。
亞里士多德于17歲時由故鄉(xiāng)——希臘殖民地色雷斯的斯塔基拉來到雅典,就讀于柏拉圖創(chuàng)建的學院,經(jīng)受柏拉圖長達20年的教育,直到柏拉圖逝世才離開雅典,開始了游歷生涯。
后來,他受馬其頓國王之邀,擔任年幼的亞歷山大的老師;直至腓力二世去世后,亞里士多德才又回到雅典,并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學校:呂克昂學院。而那位曾經(jīng)受教于亞里士多德的馬其頓王子亞歷山大,在成長為驍勇善戰(zhàn)的國王后,迅速將馬其頓王國發(fā)展成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雖然后世對他的基本定義是哲學家、科學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但其作品廣泛涉及政治學、經(jīng)濟學、自然科學、神學、教育學、倫理學、心理學、美學、文學以及法學,早已經(jīng)不囿于任何一門具體的學科。如邏輯學著作《工具論》、自然哲學著作《物理學》《氣象學》等、美學著作《亞歷山大修辭學》等。他也是一位筆耕不輟之人。
由上可知,亞里士多德不僅是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更是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亞里士多德的眾多名言之中,有一句能夠給后世之人帶來巨大正能量的格言:“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每一對里的后者,既與前者是師承關系,又對前者的思想進行了突破式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