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也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各種學習方法都用過,直到在港中大系統(tǒng)學習過翻譯之后,才發(fā)現(xiàn)了讓我自己受益最深的英語學習方法,也是我今天墻裂推薦給大家的,那就是:通過英漢對比來學習英語。因為學翻譯和學英語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學翻譯是英文和中文雙向轉(zhuǎn)換,需要雙語能力而不單是英語,所以英語和漢語的對比研究是學習翻譯的人繞不開的話題和知識。而當學習了英漢對比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不僅是學習翻譯、同時也是學習英語的一個絕佳方法。當然話說回來,好的英語能力也是良好翻譯能力的一部分。
其實我們平常也有經(jīng)驗,單獨看一個東西時看不出個所以然,但當兩種同類事物放在一起對比來看時,各自的特點就會一目了然。單向去學習英語,你會永遠淹沒在無窮無盡的詞匯、語法、習語與句式中,而當你把中英兩門語言的差異通過對比透徹了解清楚后,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雜亂瑣碎而變化無窮的英文世界其實真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也就是說你正在建立起英語思維——也只有通過與漢語對比才能真正建立起英語思維——而非用中文思維來學習英語。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把英語這門語言學得地道。話不多說,我通過一些小例子來告訴大家。
比如,英語更喜歡用名詞,而漢語更習慣用動詞。
英語使用名詞的比率比漢語高,而漢語使用動詞的比率比英語高。所以在學習英語時,要注意把中文里的動詞和英文里的名詞適當進行轉(zhuǎn)換。比如我們看下面這個簡單的小例子(選自《倫敦生活》)。
我們看這句臺詞:I think it's a lovely dress. 這句話直譯就是:“我覺得這是條好看的裙子。”“好看的裙子”(a lovely dress)就是名詞形式(形容詞+名詞,主干是名詞),這是英文的表達習慣,但中文并不這樣講,我們通常會說“這條裙子挺/真好看。” “好看”就是動詞,“裙子好看”是一個主謂結構,這才更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而“這是條好看的裙子”就有很明顯的翻譯腔。
反過來,如果是從中文譯成英文,“我覺得這條裙子挺好看”該怎么翻譯?有很多朋友可能會字對字地翻譯成 I think this dress looks lovely. 在這里,looks lovely是動詞表達,“看起來很漂亮”的意思,但動詞表達其實更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而非英文。當然,不是說不能講 the dress looks lovely 或類似的表達,也不是說這樣的表達就是錯的,而是說我們不能一看到“這條裙子挺好看”,腦袋里就反應出來按照中文思維逐字譯出的 the dress looks lovely. 我們應該知道還有其它更地道的譯法,比如 I think it's a lovely dress。
再舉一個例子,英語喜用物稱,而漢語喜用人稱。
什么是物稱人稱?簡單講,物稱就是以物作主語,人稱就是以人作主語。英語較常用物稱表達法,而漢語喜用人稱表達法。換句話說,英語注重“什么事發(fā)生在什么人身上”,而漢語更注重“什么人怎么樣了。”
舉個小栗子,我們很熟悉的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這句話直譯是:“什么事發(fā)生在你身上啦?”可是,中文其實并不這樣講,我們會說:“你出了什么事啦?”對嗎?其實類似這樣的句子我們學英語的這些年里不知遇到過多少,但沒學過英漢對比時可能發(fā)現(xiàn)不了這其中的規(guī)律和背后的道理。
不知大家是否能有一點體會?我個人就非常受益于英漢對比的學習,很多時候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再去讀英文時,原來很多一掃而過、習以為常的詞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再做英漢互譯時,也明顯更加得心應手。